方法一:將寬袋栽培改為窄袋栽培。許多人認為,采用25厘米×50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針菇為好,但寬袋易感染雜菌,且菇蕾少時,子實體易彎曲,影響質量,達不到蓋小柄長、色淺、肥嫩的優(yōu)質要求。所以,還是以17厘米×33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為好。
方法二:將高壓滅菌改為延時常壓滅菌。金針菇在豐富的培養(yǎng)料上生長迅速,粉孢子數(shù)量較少,在120℃以上時容易迅速分解,所以培養(yǎng)料以常壓滅菌為好。但為確保純菌率,可將滅菌時間由10——12小時延長到13——18小時。
方法三:把傳統(tǒng)立式出菇改為臥式兩頭出菇。在裝料時,兩頭接種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,輕裝均壓,扎緊袋口。臥式擺放4層左右發(fā)菌。此法既可保證出菇質量,又可節(jié)省菇房面積,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產量增加30%以上。
方法四:將一次性解袋改為控制解袋。采用兩頭扎口封閉式發(fā)菌培養(yǎng)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袋內菌絲生長緩慢,就要及時解袋。但此時切勿全部解開,直到菇柄長到8厘米左右時再一次性拉直筒袋,以保證出菇過程中適宜的溫度、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。在這一過程中,應防止菇體被迫彎曲生長。
方法五:將放任菇柄生長改為紅色光誘導。因為金針菇體有很強的趨光性,因此發(fā)好菌上架以后,可以在兩排墻正中上方,每隔4米左右吊裝一個15瓦的紅色燈泡,產生垂直光,可誘導其成束地向著光源方向橫生,促使菇體延伸。但應將門窗進行遮光處理,以防菇體亂長、倒伏和彎曲。